03
“煳了”还是“糊了”
食品、衣物等被烧烤而变焦、变黄或变黑,叫“煳”。例如:“饭煳了”“饼烙煳了”“裤子烤煳了”。
“糊”虽然也有“因烧烤而变焦”的意思,但是这不是“糊”的主要义项,也就是说,“糊”只是有“同‘煳’”的用法,但这个用法不是它的主要用法。因此,表示这个义项应当以“煳”为主。
04
“扣动扳机”还是“抠动扳机”
写“扣动扳机”正确,还是写“抠动扳机”正确呢?
“扣”有“钩动”“扳动”的意思(参见《汉语大词典》),例如刘白羽《战斗的幸福》中说:“我又修了新的战斗台,我继续一枪一枪地扣。”表示“扳动枪的扳机”的意思时,宜写“扣动”。
“抠”有“用手指或细小的东西从里面往外挖”等意思,没有“钩动”的意思。因此,不宜写“抠动扳机”,宜写“扣动扳机”或者“扣动枪机”。
05
“祝词”还是“祝辞”
“祝词”跟“祝辞”的意思是一样的,都有如下两种用法:一指古人在祭祀时祈祷用的话语。例如:“这是古人在举行祭天仪式时说的祝词/祝辞。” 二指在举行典礼或开会的时候所说的表示祝愿或庆贺的话语。例如“大会祝词/祝辞”“新春祝词/祝辞”“新年祝词/祝辞”等。
“祝词”跟“祝辞”不仅意思一样,读音也相同。这种关系的词语被称为“异形词”。也就是说,音义相同、用法相同,只是在书面上书写形式有差别的词语,可以看做是一组异形词。例如“笔画”跟“笔划”、“模仿”跟“摹仿”、“红彤彤”跟“红通通”是三组异形词。
在现代汉语中,社会语文生活中流通的异形词大约有一两千组。教育部、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2001年12月发布、并于2002年3月试行了《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》。这个表中对338组常见异形词进行了整理,规定了推荐词形。例如,推荐上文提到的“笔画”“模仿”“红彤彤”为规范词形,而“笔划”“摹仿”“红通通”为不推荐的词形。现在,语文工具书多选用该表推荐的词形。
06
“蜡梅”还是“腊梅”
在不同的工具书上可以看到“腊梅”和“蜡梅”两种不同的写法。例如《新华词典》(商务印书馆,1998年版)是“蜡梅”,而《现代汉语小词典》(商务印书馆,1981年版)则作“腊梅”。究竟应当怎样写呢?
《现代汉语词典》(2005年6月第5版)将“蜡梅”跟“腊梅”视为一对异形词,并推荐使用“蜡梅”。蜡梅属于落叶灌木,叶子对生,卵形,开花以后长叶子。花瓣外层为黄色,像蜜蜡,香气浓,可供观赏。蜡梅的种类很多,花期不一,有的在阴历腊月开放,故又称“腊梅”。
《中国植物志》(1979年版)指出,蜡梅科包括“夏蜡梅”跟“蜡梅”两“属”。两“属”中,有各种蜡梅,有的花期是5至7月,有的是8至10月,还有的是11月至翌年3月,等等。因此,把这种植物统称为“蜡梅”比较妥当。这样做,一来能够表现出它的花瓣色似蜜蜡、有蜡质感;二来可以涵盖各种花期的蜡梅。
《辞海》(第六版)即写作“蜡梅”。近些年来,各种工具书逐渐将“腊梅”调整为“蜡梅”。
提示:历史上“腊梅”跟“蜡梅”并存。例如明代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中写成“蜡梅”,而明代徐光启《农政全书》中写成“腊梅”。
07
“在即”与“之际”
“在即”指“某种情况在最近期间即将出现或发生”。例如《儒林外史》第十六回说:“现在考试在即,叫他报名来应考。”再如《清史稿•多尔衮传》中说:“兵行在即,可西可东。”又如孙犁《澹定集•同口旧事一》里说:“开学在即,希望刻日赴保定。”
“在即”跟“之际”意思不同。“之际”指“事情发生的时候”,例如“毕业之际”与“毕业在即”。“毕业之际”是说“毕业的时候”,指已经处于毕业的当口,正在处理跟毕业有关的事情;而“毕业在即”则是说,毕业就在眼前,离现在已经很近了,但还没有真正到“毕业”的时候。两者在时间上是有差别的。
08
“在学习汉语上”的说法为何不正确
“在……上”这个说法中间的成分是有限制的。介词“在”常组成“在……上”或“在……下”的格式表示处所。例如:“在山上生长”“在屋檐下搭窝”。除了表示处所外,“在……上”“在……下”也常有引申用法。例如:
(1)在思想观念上,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自己;
(2)在质量上,应该迈上一个新台阶;
(3)在老师的帮助下,李小毛进步很快;
(4)在班长的带领下,工人们很快完成了装卸任务。
从这几个例子可以看出这两种说法的一般规律:
从(1)至(2)可以看出,“在……上”一般表示“方面”的意思。因此,其中的“在思想观念上”也可以说成“在思想观念方面”;“在质量上”也可以说成“在质量方面”。
从(3)至(4)可以看出,“在……下”有时表示“条件”的意思。因此句中的“在老师的帮助下”是“进步很快”的条件,“在班长的带领下”是“很快完成了装卸任务”的条件。
同时,我们也可以看出,(1)至(4)的一个共同点,就是“在……上”“在……下”中间,出现的是名词或者名词性偏正词组,即都是名词性成分。也就是说,这两种说法中间,一般只出现名词性成分,不出现动词性成分。如果我们把“在思想观念上”上说成“在改变思想观念上”,就会感觉别扭。
“学习汉语”是动宾词组,是动词性的,所以“在学习汉语上”的说法不妥当。如果改成“在汉语的学习上”就自然了,因为其中的“汉语的学习”是名词性偏正词组。
09
“陪笑脸”的写法对吗
有人写“陪笑脸”,有人写“赔笑脸”,哪种写法正确呢?“赔笑脸”的写法是正确的。
“赔笑脸”的意思是对人装出笑脸,以期对方高兴或者平息怒气。“赔情”“赔小心”中也要写“赔”,不能写“陪伴”的“陪”。“赔笑”跟“赔笑脸”的意思相当,“他赔着笑说”,也可以说成“他赔着笑脸说”。
历史上“陪笑”跟“赔笑”两种写法都有。例如宋代辛弃疾《唐多令》中有“忽地倚人陪笑道”,《西游记》中有“行者陪笑道”,《红楼梦》中有“小红上来陪笑道”;而明代汤显祖《牡丹亭》中则有“柳毅赔笑在龙宫”。现在的规范写法是“赔笑”“赔笑脸”。
10
“涉及到”的说法对吗
我们时常看到“涉及到”的说法,这种说法是否得当呢?
“涉及”是“牵扯到、关联到”的意思,其中的“涉”是“牵涉、关联”的意思,“及”是“到”的意思。也就是说,“涉及”中已经有“到”,已经表明了“牵涉到”的含意,因此,“涉及到”的说法不妥,宜删去其中的“到”。
来源:七一网 七一客户端 /《缺失的语文课:那些被你轻视的常识(2)》
作者:杜永道
编辑:陈一豪 向俞璇
声明: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。
你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